通讯员郑家云刘丹清
初冬时节,走进宣恩县椿木营乡,处处药材飘香,生机盎然。
五年鏖战,椿木营乡累计减贫户人,退出贫困村15个,易地扶贫搬迁人,退出“省定贫困乡”序列。
查漏补缺强保障
“剩余30户95名脱贫边缘户,29户69人脱贫监测户。”近日,椿木营乡脱贫攻坚前线指挥部负责人谢迭胜介绍,早在年初,乡党委、政府就把攻坚任务排查到村、到户、到人,制订“一户一策”,把已脱贫人口全部纳入工作范畴。
今年,该乡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达标等重点薄弱环节,细化出台《椿木营乡脱贫攻坚收官战实施方案》,10名党政班子成员分赴15个村现场督导,严格落实“指挥部统揽,片区作战,村级攻坚”的“1+N”机制,乡书记、村第一书记、村书记一起抓,落实各项决策部署。
不仅如此,乡指挥部还精准投入多万元专项资金,对标补齐了15个村43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短板;乡直单位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子”,持续开展帮扶;常态开展“立体式”“拉网式”普查、督查,及时查漏补缺,推动问题整改,巩固脱贫成效。
产业带动增后劲
11月12日,锣鼓圈村四组67岁贫困户龙兵如和乡亲们一起,在黑老虎中药材育苗基地务工。
两年前,落户该村的“黑老虎+竹节人参”订单种植项目是乡驻村扶贫工作队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前期育苗面积22亩,小苗移栽面积88亩。村民通过务工就业、土地入股、集体分红等多种方式获得收益。
“收入有盼头,干活有劲头!”龙兵如抹抹汗水,笑着说。
在长槽村三组烂泥坝,50岁村民陈条云正忙着采收川牛膝药材。这些年,医院帮扶下,大力发展道地中药材川牛膝产业,全村每年种植面积超过亩。靠土地流转和务工收入,今年,陈条云家庭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盖了新房、添了家电,成了村“脱贫光荣户”。
产业兴村,产业富民。椿木营乡在大力发展道地中药材、优质烤烟、无公害错季节蔬菜、生猪山羊生态养殖等特色主导产业的同时,系统谋划推进2个亿元级产业集群——硒麦草、黑老虎中药材种植项目,持续推进涉农产业资金投入“折股量化”机制,带动1亿多元社会资本进农村,建成现代农业园区40个,脱贫攻坚引领区3万亩,特色种植基地2万亩,现代养殖小区25个,培育“椿篱”蔬菜、“高山药材”品牌4个,建成扶贫车间80个,为贫困户和村民持续增收加码。
为进一步保障贫困户和村集体经济收益,该乡持续推进涉农资金投入“折股量化”机制,将扶持投入形成的经营性资产入股种植、养殖实体,所得分红按比例分配给贫困户、村集体和村民,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比学赶超树新风
“李祖霞,你家环境卫生整洁,和邻里关系和睦,被评为‘十星级’文明户。”11月上旬,干竹坪村举行第三季度“星级文明户”评定,乡驻村第一书记曾勇挨家挨户报喜。
随着脱贫攻坚不断深入,乡风文明逐渐成为检验脱贫攻坚成效的重要内容。该乡党委和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针对各村(社区)实际,反复探索、积累经验,并不断推陈出新,让群众住进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风气、形成好习惯。
“只有大兴文明之风,形成人人比学赶超氛围,才能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该乡党委宣传委员刘艳红说,该乡充分利用乡委党校村级教学点、乡村大喇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