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牛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阿洪每天学一味中药,香薷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应该怎么治 http://pf.39.net/bdfyy/zjdy/150621/4642899.html
来源于网络1药用部位

唇形科植物石香薷或江香薷的地上部分。(本文以石香薷为例)

2别名

香茹、青香薷、华荠芋、小叶香薷、香茸、香菜、石香薷、石艾。

3植物形态

直立草本,高9~35厘米。全株香气甚浓。茎细方柱形,多分枝,被白色疏柔毛。叶对生;柄短,密被柔毛;叶线状长圆形至披针形,先端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疏锯齿,上面深绿色,密被白色长柔毛,下面淡绿色,密布腺点。轮伞花序密集成头状总状花序,苞片覆瓦状排列,圆倒卵形,先端短尾尖,全缘,两面被疏柔毛,下面具凹陷腺点,边缘具睫毛;萼钟状,5裂,被长柔毛及腺点;花冠唇形,淡紫红色,长约6毫米,上唇2裂,下唇3裂;雄蕊4枚,上部2个较短。小坚果4个,球形,灰褐色,具深雕纹,无毛。花期6~9月,果期7~11月。

4产地分布

多生于山野,路旁。有栽培。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等地。

5采收加工

夏、秋季茎叶茂盛、果实成熟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6药材性状

长30~50厘米,基部紫红色,上部黄绿色或淡黄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茎方柱形,直径1~2毫米,节明显,节间长4~7厘米;质脆,易折断。叶对生,多皱缩或脱落,叶片展平后呈长卵形或披针形,暗绿色或黄绿色,边缘有疏锯齿。花序顶生及腋生;苞片宽卵形,脱落或残存;花萼宿存,钟状,淡紫红色或灰绿色,先端5裂,密被茸毛。小坚果4,近圆球形,具网纹。气清香而浓,味凉而微辛。

7性味归经

性微温,味辛。归肺经、胃经。

8功效与作用

发汗解表、和中利湿。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9临床应用

用量3~9克,水煎服,或研末。用治暑湿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小便不利。具有抗病原微生物、增强免疫、解痉、利尿、镇痛、镇静、止咳祛痰等作用。

10药理研究

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对离体肠有抑制作用;可增强机体免疫;具有较强的广谱抗菌作用,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在体外对血管紧张素受体β-羟基-β-甲基戊二酸辅酶A还原酶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可能具降压和降低胆固醇作用。尚有利尿、镇咳和祛痰作用。

11化学成分

含有黄酮类、挥发油、萜类、脂肪酸等,另含香荆芥酚、对聚伞花素、对异丙基苯甲醇、β-蒎烯、4-蒈烯、α-松油烯、百里香酚、葎草烯、β-金合欢烯和柠檬烯。

12使用禁忌

内服宜凉饮。表虚自汗、阴虚有热者禁用。

13配伍药方

①治中暑烦渴:香薷60克。上一味,捣罗为散,每服6克,水一盏,煎服七分,不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圣济总录》香薷散)

②治霍乱吐利,四肢烦痛,冷汗出,多渴:香薷60克,蓼子30克。上二味粗捣筛。每服6克,水一盏,煎七分,去渣温服,日三。(《圣济总录》)

③治小儿白秃,发不生,汗出:浓煮陈香薷汁少许,脂和胡粉敷上。(《子母秘录》)

④治口臭:香薷一把,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稍稍含之。(《千金要方》)

⑤治多发性疖肿,痱子:鲜香薷适量,捣烂外敷。(江西《草药手册》)

⑥治皮肤瘙痒,阴部湿疹:鲜香薷全草适量。水煎外洗。(《浙江药用植物志》)

附:高血压、中风急性期,这个方用对了疗效极佳!

镇肝熄风汤降全身经络气血之逆,是张锡纯创立的名方之一,宋老师在”十大专病”高血压篇有专门一个证型,就是镇肝熄风汤。宋老师把本方的辨证要点从症状,疾病发展的客观规律,脉象,舌象上,提炼的非常明确,本次在《张锡纯52效方心法求真》中,又详解了方解,这度的讲解,我相信大家看完是没有不会用的了。

镇肝熄风汤

下面我们讲解镇逆篇最后一个方子,它是降全身经络气血之逆,那么这个方子就是镇肝熄风汤。

在这里再次强调,镇肝熄风汤只是治疗脑中风的一个证型,它不能治疗所有的脑中风。我这里就是担心很多学员学东西学死了——你讲它(镇肝熄风汤)能治中风,他拿过来就是见所有的中风都用,而且没做到方证对应,这样疗效就会不好。

方证分析:我们先看看镇肝熄风汤的方证:“治内中风,亦名类中风(即西人所谓的脑充血证),其脉弦长有力(即西医所谓的血压过高),或上盛下虚,头目时常眩晕,或脑中时常作疼发热,或目胀耳鸣,或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或口眼渐形歪斜,或面色如醉,甚或眩晕,至于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即(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精神短少,或肢体痿废或成偏枯。”

那么我们看看这段文字写得错综复杂,很难记忆。那么我们归纳一下镇肝熄风汤是治疗什么的呢?它主要治疗中医所说的中风,类似于脑出血,就是充血性的,而不是缺血性的。还有什么?近似于现在的高血压症,这有一定的道理。

那么患者主要的表现,有的人肢体不利,或左或右。肢体有问题、活动不利。然后会出现头晕目眩,头胀头痛,或者耳鸣。时常打嗝嗳气。如果这个人皮肤白一点的,能看到面色如醉。那么我们把一下脉,脉一定是弦长有力。舌质是硬的,苔一般是白,苔是干的。

我们在这里给大家补充一个症状,他就是头晕目眩、头重脚轻,有一个脚底下踩棉花的感觉,我们就会用到镇肝熄风汤。

这个方子的组成:怀牛膝一两,生赭石一两、轧细,生龙骨五钱、捣碎,生牡蛎五钱、捣碎,生龟板五钱、捣碎,生杭芍五钱,玄参五钱,天冬五钱,川楝子二钱、捣碎,生麦芽二钱。茵陈二钱,甘草钱半。

这张方子组得非常好,那么我们这里的君药是怀牛膝和生赭石。我们生赭石不用说了,张锡纯老先生认为,它质重、压力最盛,能把我们经络臓腑的气血从上向下镇。那么怀牛膝,它是滋补肝肾之阴,同时主要作用能够引血下行。

我们刚才讲了本方证是气血上攻、气血上逆,那么就得把上行的血引到下面去,这里用怀牛膝要比川牛膝好。因为怀牛膝滋补肝肾的能力要大于川牛膝。川牛膝能够活血祛瘀,这是它的药味定位不同。

我们看看又选了哪些镇逆之药?我们选了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我们这几味药它都是血肉有情之品,同时又是骨质。我们前面讲过生龙骨是降左路,生牡蛎降右路,生龟板是降前面,降冲气、冲脉之气,同时它也能滋阴。

生龟板我们过去用的是龟的腹甲,腹甲这面它是属阴,因此上它的滋阴降逆要好。但是我们现在由于药材缺乏,养的龟它也好几年才能长大,因此上按照西医的标准化验,龟的背甲跟腹甲成分一样,基本都是碳酸钙、磷酸钙,说这个就用全甲吧,用全甲也有效,但效果要大打折扣。我们的门诊用的还都是腹甲,但是要贵,如果你进一公斤全甲,里面的腹甲很少,没有几块,因为药材商那边就已经挑出去单卖了,卖价格高了。

那么我们既然降逆了,因为这个方证是阴虚阳亢,我们就要加一点儿补阴的,比如生白芍、玄参、天冬,这些个都是补阴的。白芍能降右路;玄参能滋阴,能撤无根之火;天冬补肺之阴。

那么这里边有几味药,川楝子、生麦芽和茵陈。这三味药加得非常之巧。川楝子是干什么的呢?川楝子泻肝之气。我们知道肝气带着气血向上冲,冲到头部去了,我们用了赭石、龙骨、牡蛎、生龟板我们往下压,压下去到哪里去?你总得给它出路,因此我们用川楝子轻轻地一泻,用的剂量很小,二钱。川楝子不能用大的剂量,非常苦寒,大了就容易呕吐。

那么既然我们肝用了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来镇逆,又用了川楝子泻肝,那么这些手法都过于刑伐,不够仁慈。我们都知道肝为木,主升发、喜条达。你这么镇、这么泻,那么有伐木之嫌。那么怎么办?我们又加了生麦芽,条达一下肝气,茵陈畅达一下胆气。你看多好,这张方子就变得很仁慈。

我们用甘草能够调和诸药,又能矫正口味,要不药物难吃。因此上这张方子组成得非常之巧。

如果出现心中热甚,心里边老是有热呼啦的感觉,我们就可以加生石膏一两;如果痰多加胆星;尺脉按着虚的,尺脉按着虚当然是肾虚了,加熟地黄八钱,净萸肉五钱;大便不实的,如果有平时这个人脾胃就不好,脾胃功能弱,大便就稀溏,我们就可以去掉龟板、赭石,我们改用赤石脂,临床这种加减经常应用。

病例分享

我们治疗中风、还有中风后遗症,都是中医介入越早越好。我们现在很遗憾,很多急性期都是家属打个电话,拉走了,进医院了。医院里几周的急性期过了,然后他们又进入康复科,折腾到一定程度,就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期。所以再交给我们治难度也很大。以前乡下行医的时候,这种急性症我们经常处理,也很有疗效。

病例一:记得有一个刘姓的老人,她是个裁缝,有一天早晨起来到地里去看看庄稼,然后走到那儿就躺在地里了,多亏邻居发现把她弄回来了。

回来嘴也歪,腿也不会动,右半身也不会动。然后紧急找我。我一把脉,脉弦长有力,我们果断地就开了镇肝熄风汤。一剂下去人就清醒了,晚上就清醒了。然后继续服用三剂,各方面的症状都大有改善,腿也都能微微动了,连着服了二十余剂,这个患者就康复了。

病例二:我读大学的时候有一次放暑假开学,我们家因为住在很偏远的一家小山村,要走五十公里左右才能到达火车站,在火车站的旅馆要住上一晚,第二天才能坐上车走。晚上没事呢,我就和旅店老板(是个老头)聊天,我看到他吃饭,吃一口饭就呛,呛的眼泪都出来,很是不舒服。

我就跟他聊,我说我是学医的,我可以给你看看。老头说:“那好啊,你赶紧给我把把脉。”我就给他把了把脉,当时印象特别深刻,因为这个病,是最早看的么。他的左手的脉弦硬,非常的有力,上冲的厉害,可是到了寸上就明显的沉了,我观察一下舌呢,舌也是比较紫的。

我就告诉他:“你的问题应该是出在脑子里了。”那时候最先进的仪器也就是CT了,我告诉他方便的时候去检查检查头部,然后我就给他开了几付药,当时开的是镇肝熄风汤的原方,嘱咐他说:“如果管事呢,你就接着吃。”这样呢第二天我开学就坐上火车走了。

转眼之间放寒假了,下了火车再次我又住进这个站前旅店,结果老头见到我,就像突然见到亲人的感觉,说:“你可回来啦,医院检查啦,果真发现脑子里有血栓形成,吃了你的药很快就不憋了,现在吃饭也很顺畅,大便也很顺畅,心情也好多了,赶紧告诉老伴炒两个菜,我们边吃边聊。”那个时候食物不象现在这么丰富,大冬天的能吃上两个炒菜已经算很奢侈的事了。

病例三(来自十大专病):王某,女,68岁。患者头晕脑胀。脚底没跟,如踩棉花感。饮食可,大便日一次,成形,小便清,失眠。舌脉:舌红瘦,苔薄白,脉细弦。血压检查:/mmHg。

诊断:高血压(阴虚阳亢)

方剂:镇肝熄风汤

处方:白芍15g,天冬15g,元参15g,龟板15g,代赭石30g,茵陈10g,龙骨30g,牡蛎30g,麦芽10g,牛膝30g,川楝子6g,炙甘草6g。7剂,水煎服,日三次。

二诊:头晕减轻。头重脚轻感减轻,脚底踩棉花感消失,胃胀。舌脉:舌淡红瘦小,脉细。

处方:白芍15g,天冬15g,元参15g,龟板15g,代赭石30g,茵陈10g,龙骨30g,牡蛎30g,麦芽10g,牛膝30g,川楝子6g,炙甘草10g,陈皮6g。7剂,水煎服,日三次。

“生态”盖指生命体与其环境的有机联系。生态伦理就是人们对生命存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道德观念、基本规范和道德实践。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环境危机的广泛体认,生态意识猛然走出专业圈囿,置身公众舞台,被赋予影响人类环境实践,维护全球生态平衡的重任,成为世界显学。道教不是生态学,但其生态伦理精神因其独有的特色而为其他学说和宗教不可替代,否则就不可能衰而复兴,流传至今,影响深远。在伦理认识上,道教以其重视生命的喜乐、宁静、恬淡、朴素和心灵的充实与扩展为特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