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机耕道,顺着坡一路而下,驶过一座三孔石桥,就到了这个鲁东南的一个小村庄。村口的桥头上立着一块石碑记载着村庄的由来,村子建于明初距今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了。村子东头第二条胡同里住着一户人家,和村子里大多数人家一样也是两间朝南的瓦房和一座四方的小院。院子里靠着门后的地方长着一株高大的杜仲树,那繁茂的枝叶遮住了大半个院子。杜仲树下有一盘青石磨盘,磨盘上盖着一件破旧的蓑衣,上面落着一些泛黄的树叶。磨盘旁的煤球炉子上正坐着一把煮着草药的砂壶,砂壶噗噗冒着热气,院子里有一股淡淡的草药的苦味。挨着西院墙盖的一间茅草棚子的烟囱正冒着缕缕青烟,棚子里的灶内还有忽明忽暗的柴火灰烬。棚外的屋檐下有一个很大的笸箩摆在手推车上,笸箩里是刚刚炒制好的草药,正在院子里晾凉。堂屋里有人说话的动静,是父亲和几个上门抓药的乡亲拉着呱。父亲自打前些年从爷爷那接手了祖上传下的一方草药,原本应该到爷爷家的如今都到这儿了。祖辈几代的经营帮到了周边无数个痹症患者摆脱了腰疼腿痛的折磨,也为后辈们积攒了不少的人气,这才有了每天雷打不动的几拨上门的百姓。堂屋和草棚中间的夹到了,在阳光能照得到地方摆放着一个个笸箩。笸箩里是几味常见的药材,有金银花、苍术、川牛膝、甘草、麻黄、钩藤等这些都是家里这方草药的入药本草。文中本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