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牛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补肾阴用它,阳中求阴而泉源不竭,中医送你 [复制链接]

1#

说起补肾,很多人想起来第一个词就是六味地黄丸,毕竟那一句“治肾虚,不含糖”的广告语火遍了大江南北,现在以至于不管大人小孩,一说起肾虚,就想起六味地黄丸。

其实,六味地黄丸在中医上来讲,只是用来补肾阴虚的,它是补肾阴虚的基础方,而中医常用的补肾阴虚的方药有很多,六味地黄丸只是其中的一个。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一个方子补肾阴虚效果更加猛烈,它就是左归丸,符合阴阳平衡的中医理论,阴阳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阐明生命的起源和本质,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根本规律,贯穿于中医的理、法、方、药,长期以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实践。

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在《新方八略引》说:“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意思就是说:善滋阴的,用药时酌情加入扶阳的药,那么阴液得到阳气的帮助则源源不竭。

而张仲景的左归丸就是体现出了他自己提出的这一理论。左归丸由:熟地黄、山药、枸杞、山萸、川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等药物组成。

本方特点:补肾用了大量熟地,滋阴用了龟板胶。鹿角是补阳的,但做成胶,又有益阴的作用。鹿角胶是为了鼓动龟板胶更好地生阴而设。

故本方偏于治真阴、肾水不足。

熟地、龟板胶、菟丝子、山萸肉补阴填精;山药补脾生精,张锡纯认为,“山药色白入肺,味甜入脾,有黏汁入肾”,配以熟地、山萸肉入肾,用牛膝引药下行而补肾阴。

在大量补肾阴药中,又配鹿角胶、枸杞等温性药,方中的温性药、阳性药有升发的意思,这样才能达到“阴得阳升则泉源不竭”的目的。

中医讲究一人一证一方,也许症状一样,但个人体质不同,病证不同,用药也就不同,所以有不适还是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切勿自行盲目用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