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牛藤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寺中上联问菩萨缘何倒坐下联太震撼,真
TUhjnbcbe - 2023/9/7 22:17:00

问菩萨缘何倒坐?想必看过西游记的,都很熟悉观世音菩萨的样子,大抵便是右手持杨柳,左手撑净瓶,立于岩上,抑或是双手合掌于莲上坐卧,又或是怀抱婴儿,这是我们世人心中保有的对观音的几个普遍印象。所以当有人听到这副上联的时候,肯定会疑惑,这观音怎么有倒着坐的,怎么个倒法,上下颠倒,左右互异?非也,其实观世音菩萨的姿态多种多样,有记载的就有33类,这倒坐只是其中之一。

倒坐观音并不常见,不过这六朝古都南京内却有一座。众所周知,南京的鸡笼山上,有个著名的古刹:鸡鸣寺。其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我国较为古老的古刹之一。杜牧就曾在《江南春》中写过一句话,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说鸡鸣寺是这四百八十的第一也不为过。这寺庙的大殿内正好就有这么一座,泥塑五彩踞坐状,面朝北方,背向南面。两侧悬于楹联,这上联便是:

上联:问菩萨缘何倒坐?

有关这倒坐的问题,自古以来就流传着多种多样的起源,颇具神话色彩,小编今天讲的只是其中的一种说法。战国时期,说起通天晓地,智谋绝世,旷世奇才,要数道教始祖王诩(鬼谷子)莫属。这王诩的门生可谓有上百人,孙伯灵和庞涓就是其二,情同手足,十分要好。多年来刻苦认真,在王诩的教导之下,两个人在兵法上的造诣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此后,庞、孙二人先后出山,谋求发展,想在这世间闯出一片天来。

庞涓下山之后就来到了魏国谋求发展,毕竟是王诩的弟子,手上肯定是有两把刷子的。刚到魏国就立下了奇功,不仅打得周围的小国家不敢动弹,更是击退了当时的劲敌齐国,那可谓是一战成名,自此声名大噪。如果就这样好好的发展下去倒也没什么问题,可这庞涓却是个心思狭窄,嫉妒报复心很重的人,单从他之后对待师弟的态度就可以看出。这事情的导火索就在于,当时的王诩将孙武的兵书传给了孙伯灵,这自命不凡的庞涓怎么能忍下这口气!于是,对师弟那是百般的排挤,毫不顾忌手足之情,甚至诬陷其私通齐国。这下可算是把自己的同门师弟给逼的走投无路了,生生地给挖掉了膝盖上的骨头,苦不堪言,锥心之痛,常人难以忍受。可最让孙伯灵绝望的是在脸上刻上罪人的字,这是才是极大的耻辱。

后来的伯灵通过毫无底线的装疯卖傻救了自己一命,不过世人皆说有因就有果,一报还一报,逃脱魔爪的孙伯灵肯定是不能继续留在此地了,他现在唯一能去并能与庞涓抗敌的地方就是齐国。要说庞、孙二人的实力谁更强一点,自然是后者,这一点王诩早就知道,所以后来庞涓中计死于孙伯灵手下也是常理之中的事。死去的庞涓没有去投胎,毕竟是王诩的弟子,也不是肉体凡胎,于是就回到师父身边,苦苦哀求希望王诩能够让他重回师门。其实庞涓这个人并不是真心的认错,他心中想的是怎么卷土再来,王诩何许人也,虽未出山,不过天下之事却尽在他的掌握之中,又怎么不知道他心里怎么想的,自然不会答应。庞涓见劝不动师傅,就想去搬救兵,都说这观世音菩萨普渡众生,定会帮自己说话。

而菩萨早已洞悉所有,等庞涓来的时候便训斥道:“你与孙伯灵本同出一门,根脉相连,可你却心狠手辣,多次致其于死地。如今还不知悔改,回去反省吧,回头是岸!”说完便转了过去,不再看庞涓,因为这件事情,心中嗟叹,从此不再转身。王诩也曾问过为何要这样,观音只留下七字,正是这下联:

下联:恨凡夫不肯回头

这只是坊间流传的一种说法,将孙、庞二人的事迹神话了,除了这个还有我们熟知的老黄牛的故事也与之息息相关,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这样的倒坐想告诉我们什么。只要是人都会选择避苦趋乐,毕竟贫穷,疾病,死亡等苦都是人们不愿意去尝试的,可是很多人在解除痛苦的过程中却做出了一些恶业,从而带来了循环的恶果,越陷越深,无法解脱。观世音慈悲为怀,因不忍看众生迷惑颠倒误入歧途,才呈现这样一个颠倒像,希望世人能迷途知返,回头是岸。

1
查看完整版本: 寺中上联问菩萨缘何倒坐下联太震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