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难究缘由的疼痛、周身难以自愈的麻木、肌肉肿大、肢体拘急等等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
当然,好多人手脚发麻了,以为是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或者是气血亏虚、瘀血阻络、风湿……
但是用了各种各样的药,效果都不好,那这类手脚发麻很有可能是肝肾不足合并风湿阻络所致。
这些症状被中医统称为痹症。
《素问·痹论》中记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因三种邪气偏重不同,常常分为行、痛、着痹。
(1)全身关节走蹿疼痛,痛无定处,舌苔黄腻、脉浮?是为风邪所致的行痹。
(2)遍身或局部关节疼痛,痛有定处,得热稍缓、遇冷则剧,苔白、脉弦紧?是为寒邪所致的痛痹。
(3)关节酸痛、肌肤麻木,痛有定处而阴雨风冷可促其发作,苔白、脉濡缓?是为湿痹所致的着痹。
再者,中医常讲,肝主筋,肾主骨,筋骨的问题总是要归责于肝肾,肝肾阴血亏虚,不能濡养筋脉和骨骼,就会导致肢体麻木,或者手脚关节长期的受到风湿邪气的侵袭,也会消耗肝肾阴血,造成一个互相影响的恶性循环。
所以对于手脚麻木,我们单单地驱散风湿,是不够的,还要补养肝肾,解决行、痛、着三痹,这个时候天麻丸就很合适了。
天麻丸最早记载于元代朱丹溪医师《丹溪心法》。
天麻丸:天麻、羌活、独活、盐杜仲、牛膝、粉萆薢、附子、当归、地黄、玄参。
《神农本草经》中有“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摄”。天麻丸就充分应用了“君臣佐使”的药物配伍原则,使多元药物之间相辅相成,充分发挥其效用。
天麻为君药,即君主之药,在该处方中起主攻作用。
这种植物的茎干笔直向上,没有枝叶,好像拥有一股强大的定力,可以对抗邪气,守卫正气。天麻,入肝经。肝为木,木生风。风分为内、外两种。故天麻平抑肝阳,息内风以止痉、祛外风以通络,为治风通痹之要药。
羌活、独活、粉萆薢、杜仲、牛膝5味药共为臣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
羌活、独活均辛散、苦燥、温通,携手对抗外邪,祛风散寒、胜湿止痛。羌活药力强烈,主治肌表和上半身的游风和寒湿;
而独活药力较缓,主散在里之伏风、腰以下痹症。二者分工明确,一表一里,一上一下,高效有力。
粉萆薢生长时根茎缠绕横走,在患者体内也似沿筋骨爬行,剔除重着湿邪和伏游之风。正如《本草纲目》中的记叙“萆薢之功,长于祛风湿,所以能治缓弱顽痹。”从下焦,利用小便排出湿气。
杜仲配合牛膝,联同佐药地黄以补肝肾,通过补益藏有先天之精的五脏六腑之本——肾,和风所属之脏——肝,来加强抵御邪气的免疫屏障。
附子味辛甘,大热,具有强劲的补火壮阳,回阳救逆的作用。驱散人体大大小小每一条经脉与络脉的寒气,通行周身,肌理分肉、皮肤腠理。相当于驱寒壮阳界一位泰斗级人物。
地黄、玄参、当归共为佐药。辅佐、资助君药,起相成作用。
羌活、独活能高效祛风胜湿,但药性偏燥。附子大辛大温。玄参能滋阴养血,缓和解热,从阴中求阳,使阴阳互资互用。
当归补血活血,加强人体本身的气血供应,防止久病耗损、攻伐过度,提升机体免疫、恢复、防御能力,充养精气血津液神。为前方战斗邪气提供后方充足的粮草和后勤。
上述的十味药,协调互补,阴阳互资,标本同治,君臣佐使,一起驱散入侵人体或脏腑经络误生的风、寒、湿邪,恢复人体气血温煦,头目清晰,肢体轻捷。
同时,尽量保持愉悦心情,开阔心胸,也对药物发挥效用,机体恢复、保持健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