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牛藤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殷满仓乡土散文三姑
TUhjnbcbe - 2025/2/17 8:51:00

三姑

八十五岁的三姑突然双膝疼痛,直至无法走路。儿女孝顺,带她八方寻医问药。大医院,偏方,小单方,只要听到哪里有治膝关节肿痛的大夫,必遍寻良方以期华佗再世。数年里,三姑内服外贴,钱是花不少,怎奈病情却愈发严重,以至于双膝红肿发亮,彻底无法走动,夜夜疼得难以入眠。万般无奈,只好不时用针管抽取病灶液体换来短暂的轻松。抽液终究不是办法,抽的快,产生的液体更快,复发的间隔愈来愈短。一辈子坚强的三姑开始掉泪,竟有了活着受罪的念头。

做置换膝关节手术时,连大夫都大为吃惊,八十五岁高龄一次手术换了两个膝关节,而且效果出奇的好,这应该是朴实善良吃亏是福的三姑的福报。去医院看三姑是术后第三天,老人已在楼道推着学步车艰难地练习走路。

三姑出院后,一次次约定,终于把一辈子从不愿麻烦人的三姑接到西安。夏日的傍晚,推轮椅在浐河边步道缓缓前行时,三姑每坐轮椅一段距离,就要下来自己坚持走走。我知道,要强的三姑是想早一天恢复,早一天自己走路。

老家卤泊滩是盐碱地,祖辈从河南逃荒落脚于此。祖爷祖奶通过艰辛劳作,终在这里扎下了根。爷爷奶奶继承了父母勤劳吃苦的优秀传统,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竟置办了十几垧地,四五头牛。三姑三岁多时,曾有过把她给同姓三婶的经历。给就给了,可偏偏大人又反悔了。三婶把三姑抱走才三天,父亲到党睦镇赶集,突然就想孩子了,顺便就过去看看。这一看不打紧,已经熟悉三婶家环境的三姑见父亲来了,放下手头的玩意,直往父亲怀里钻。吃罢饭,父亲把三姑揣进大襟棉袄,腰带一缠,任凭三婶哭天抹泪,硬是把三姑抱回了家。此举惹得三婶一家很是窝火,双方几近断了关系。

三姑慢慢大了,不断有人上门提亲,她死活就不同意。三姑暗暗发誓,一定要想法子嫁到城里,不能象她大姐那样窝囊憋屈地活着。大姑是遵照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嫁到内府的,婚后家境凄惨,常吃不饱饭,悲催的是大姑父脾气很坏,经常动手打得大姑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大姑就借口熬娘家,一回来就不愿再回去,把三天的熬娘家变成个把月。常常是高高兴兴来娘家,哭哭啼啼回夫家。三姑看在眼里,决心要为自己的爱情而争斗,努力争取自己的幸福生活。

有一次,爷爷带三姑到县城办事,无意间说起刘家后生刘进宝。情窦初开的三姑牢牢记在了心里。那三两年,任凭谁人给三姑提亲,三姑均置之不理。直至后来天随人愿,和三姑父刘进宝有情人终成眷属。

三姑父人好,没脾气,凡事都听三姑的。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嫁进刘家后才知道,生活的艰难远远超乎想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三姑默默忍受着生活的煎熬,操持家务,生儿育女,再苦再难,只把泪水肚里流,根本不敢在父母跟前提及半句。三姑觉得,自己选择的路自己走,自己选择的婚姻自己受。她怕父母担心,让外人笑话,更为了自尊。

人争一口气。为了做贤妻良母,三姑没日没夜地学做针线,学干家务,学干地里活路。因为家穷,好不容易买点肉,她是舍不得尝上一星半点的,慢慢地,习惯成自然,以至于后来条件反射,一闻荤腥就难受,胃里就发恶心。这样的结果是,三姑每天给一家老小做好饭,等家人吃了,她再把锅洗干净,自己做点素饭吃。即就这样还是闻见荤腥犯恶心。于是,三姑干脆给自己单独准备了餐具碗筷,回娘家时也只吃馒头加辣子。

三姑婚后住在城关镇布袋巷。庄基不正,大门也就斜着开。说来让人毛骨悚然,几年间,院里死了婆婆,伤了好几口人。自此,三姑下势要从那个邪乎的庄基里搬出来。几经努力,家终于搬了出来,是租住的一户地主家。门口是高高的城墙,深深的城壕。二儿子能在城墙上爬高上低时,三姑有了强烈地想自己盖房的想法。自此,三姑一辈子都在为盖房攒钱。三姑知道,自己深爱的丈夫是孝子,再苦再累再难自己也得撑着。每次回娘家,三姑绝口不说自己的日子惜惶。

三姑父在龙山马湖,渴死寡妇的马湖镇中学工作,距县城足有五六十里。为方便姑父来去方便,三姑托人花大价钱买了辆永久自行车,七十年代,一百四十块钱可是姑父大半年的工资。

弟弟面临结婚。家里没有房子。思前想后,三姑和三姑父忍疼把自行车卖了,加上多年的省吃俭用积累凑了一千多元,打算让队里批块庄基地,早日实现多年来盖房的梦想。谁知,屋漏偏逢连阴雨,一直攒下去渭南买木料钱让老人花了。一时间,三姑父打得愣住半天没缓过神。眼见多年愿望盖房化成泡影,三姑父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午饭过了好久,仍不见三姑父回来。三姑急忙四处去找。好不容易把人找回来,三姑父既不吃饭,也闷着头不说话。见三姑发了急,三姑父才说明了情况。那天,婚后从没红过脸的三姑和三姑父大吵了一架。

晌午时分,三姑父闷闷不乐地推着借来的破旧自行车准备去学校,还没出县城,就被大雨浇了个落汤鸡。三姑心疼了三姑父,反过头来劝说三姑父想开点,说老人已经这样做了,再生气也于事无补。钱没了再挣再攒,房子一定还要盖的。

三姑父回到学校,领导同事听说刘老师攒的盖房钱没了,很快又凑出一千元交给了三姑父。这次,三姑父没把钱交给父亲,而是直接从渭南买回檩条和一车一块钱一根的椽子。为了早日把房盖起来,三姑三姑父四处借钱,一年后,花园巷新庄基地上7间半的对沿厦屋建成,盖房花了两千多元。

住进新房的除夕那天,三姑父交给三姑两张五毛票,让三姑去街上买点过年的东西。三姑说,为了还账,咱家省吃俭用,我一年到头都没乱花过一毛钱,都大年三十了,你让我这一块钱咋花?经不住三姑父反复劝说,三姑顶着漫天的风雪上了街,给大女儿买了顶帽子,买了一顶男孩戴的帽子。

三姑父不喝酒,平时抽点烟,为了省钱还账,他强压烟瘾,烟瘾上来实在难受了就捡拾烟头抽。是啊,每月30多块钱的工资,一家五六口人的口粮和花销,两千元的欠账,啥时候才能还得了?

三姑自己争来的婚姻基础牢靠。三姑父工作认真,兢兢业业,脾性和善,在教育界人缘极好。新房是住上了,在新房里把弟弟的婚事办了。两千多块钱的欠账成了大事。三姑很有主见,三姑父有人缘。八十年代初,城里各处开始建房,颇有经济头脑的三姑三姑父认准这是唯一的翻身致富之路,在下狠心借钱买了辆手扶拖拉机。从此,从春到夏,从夏冬秋,无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每天天还不亮,老大惠民,老二新民就吃过母亲做的早饭,突突突地开车到几十公里外龙池一带拉沙,或直接拉到在建工地,或在院里堆起来。苦没有白下,辛苦的劳动有了回报。也就三两年功夫,欠账还完,也积攒下了给老大老二盖房结婚的钱。

年夏天,我第三次参加高考名落孙山。回村当了农民时,踌躇满志的我是决心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干一番事业的。农忙种地之余,我在车站当装卸工,开小卖部,办文学社。不出一年就被现实碰得头破血流。特别是爱情受挫后,我百无聊赖,一年前的豪气云天已然成了笑话。年暑假期间,我报名参加了县文化馆的美术短期培训班。

参加培训班,自然住在三姑家里,三姑一日三餐捡着花样做改样饭,三姑父得知我遇到挫折,力劝我重返校园参加补习班参加高考。在三姑父苦口婆心的劝说下,我终于放下面子,重拾课本,进了蒲城中学补习班。

每日放学回来,三姑第一时间从锅里端出热腾腾的饭菜。身上的衣服还不太脏,三姑就在催促着脱下来换洗。冬日天气严寒,三姑会早早把炕烧热,灌上热水瓶,铺上被筒,生怕冻着了侄子。

补习确实烦累,一次,我带女同学溜出校门去南原散心,恰让三姑的二儿媳胖嫂小琴撞见。那晚,我提心吊胆回去,三姑却一如既往端出饭菜。三姑说我就不是农村打牛后半截的人。我万分愧疚,自此收心,一门心思投入学习。

补习第二年,我在县城北关的尧山中学上学,和三姑的小儿子智民当了同学,同吃同睡同学习。不论刮风下雨,还是风雪交加,上学前,三姑每每叮咛带伞穿好衣服,和她儿子一个待遇。两年的艰苦打拼后,我终于通过高考跳出了农门。得知我从此吃上了商品粮,三姑和三姑父比我还高兴。

儿子儿媳都知道母亲对侄子心重,对娘家人心重。他们常开玩笑说,你三姑在我们刘家号令如山,对你们殷家的事从不打折扣,特别是对你小伙更没有说的。问及他们为啥如此听命,他们说,你三姑像我们外婆,善良,勤苦,虽没文化但为人做事让人高看,一辈子吃亏是福,是刘家最大的功臣。

那年我带女友来家,三姑甚是开心。给红包,端瓜子,洗水果。像自己的儿媳来家一般。那天,三姑悉心地洗红薯,蒸红薯,採红薯面,剁粉条,拌大肉馅子,做的红薯蒸饺真是人间少有的美味。

上学,工作,升职,结婚,生子,发表作品,出书,三姑三姑父时时

1
查看完整版本: 殷满仓乡土散文三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