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牛藤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病案一则类风湿性关节炎
TUhjnbcbe - 2021/1/17 16:55:00
治白癜风贵阳哪家医院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5817681.html

患者,女性,丙寅年初之气出生,已婚,育有一子,全职主妇,年10月中旬首次就诊。主诉:全身多处关节疼痛3天。现病史:3年来,反复出现全身多处关节疼痛,进行性加重,外院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对症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患者诉疼痛与气温相关,夏季自行缓解,秋冬疼痛加重。平时进食少但仍超重,面部有色斑。刻下:乏力,畏寒,口干欲饮,双手握拳不紧、左侧小腹隐痛,胃纳可,二便调,入睡晚。末次月经上个月13日,16日净,色深、量少、轻度痛经。无口苦,否认妊娠可能。既往病史:否认慢性病史。既往体健。舌淡红,苔薄白,双关脉沉,余脉濡弱。辅助检查:.7.30:抗O试验.8,甘油三酯2.13,类风湿性因子1.8,CPR:22.22。.10.15骨盆正位片提示骨盆及双髋未见明显异常。腰椎CT提示腰3-4椎间盘变性,腰椎轻度退行性改变。.7.30妇科B超提示宫颈囊肿,盆腔少量积液。

首次治疗:中药+艾灸+针刺

处方:川牛膝10g,牛膝10g,木瓜20g,枸杞子15g,菟丝子10g,甘草5g,天麻10g,盐杜仲10g,炒白芍10g,柴胡10g,乌药10g,赤芍10g,薏苡仁15g,丹参15g,檞寄生10g,醋延胡索15,菥蓂10g共7剂,每日口服2次。

取穴:艾灸腰骶部和腹部(神阙),针刺取穴主要为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合谷等。

第一次复诊:夜寐较前好转,仍有明显畏寒,左侧肩颈和同侧腰部板滞明显,双足踝外侧疼痛,时有手心发热。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小数。

治疗:中药+艾灸+针刺

处方:川牛膝10g,牛膝10g,木瓜20g,枸杞子15g,菟丝子10g,甘草5g,天麻10g,盐杜仲10g,炒白芍10g,片姜黄10g,川芎5g共7剂,每日口服2次。

取穴:艾灸腰骶部和腹部(神阙),针刺取穴主要为颈夹脊左、肩井左、腰俞左、大肠俞左、昆仑、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合谷等。

第二次复诊:患者诉服药后食欲大增,体重增加2公斤,左侧肩颈明显缓解,乏力较前好转,双手肿胀明显缓解,仍有左侧腰部板滞感,胃纳可,二便调,夜寐可。舌红,苔薄白,脉平。

治疗:中药+艾灸+针刺

处方:旋复花10g,玄参10g,桑白皮10g,白薇5g,川芎10g,当归10g,炒白芍10g,甘草10g,川牛膝10g,牛膝10g,木瓜20g,菟丝子10g,路路通10g,桂枝10g共7剂,每日口服2次。

取穴:艾灸腰骶部和腹部(神阙),针刺取穴主要为腰俞左、大肠俞左、昆仑、足三里、阴陵泉、太溪、合谷、太冲、中脘等。

第三次复诊:患者诉精神佳,乏力明显好转,双踝关节疼痛消失,左侧腰部仍有不适,无其他明显不适主诉,胃纳可,夜寐安,二便调。

处方:上方不变

取穴:艾灸腰骶部和腹部(神阙),针刺取穴主要为腰俞、大肠俞、足三里、合谷、太冲等。

第四次复诊:患者无明显主诉,反馈当次月经色鲜红,量中等,无痛经,无血块。自觉全身脂肪堆积明显,欲减肥调理。

按:首次接诊,结合病史和患者一般情况,告知需3个月可明显缓解病情,实际一个月后病情明显好转。患者患有类风湿关节炎,今年恰逢庚子年,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患者来就诊之时刚好在五之气,少阴司天,阳明在泉,民病关节禁固,嗌干,下连小腹,而作寒中。拟方选用牛膝木瓜汤,结合患者病情变化调整为正阳汤合牛膝木瓜汤加减。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患者诉食少但体重反增,是脾虚的表现,选用足三里配伍三阴交调理脾胃,患者诉夜寐晚,加太溪引阳入阴,患者诉周身疼痛,加用合谷达到止痛的效果。《内经》对病因的认识是天、人、邪三虚致病,临床上应辨天、辨人、辨证三方面结合,方可更好体现中医学“天人相应”的整体思想。又患者年纪较轻、医患配合良好,达到显效优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病案一则类风湿性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