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牛藤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日读一方妇科临证医案
TUhjnbcbe - 2021/3/1 15:24:00

医案十

轩某,21岁。年9月19日初诊。

主诉:月经后期3个月。

现病史:3个月前因游泳受寒致月经后错11天,量少,色暗有血块,伴腹中冷痛。未引起重视,两月来连续后错10余天,现已后错20余天,仍无来潮先兆,遂来就诊。自述小腹发冷,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辨证:血虚寒瘀。治则:温经散寒,行瘀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处方:桃仁15g,红花15g,赤芍、白芍各15g,当归25g,川芎15g,益母草30g,三棱、莪术各l5g,枳壳15g,川牛膝15g,桂枝15g。

二诊:9月25日,述服上药5剂后,腹痛发作,经血来潮,量多有大小不等血块排出,继服2剂后,经色好转,腹痛亦减轻,月经较前错后3天。舌淡,苔白,脉细,再拟温经散寒调经。温经汤加减。

处方:肉桂12g,吴茱萸6g,川芎15g,当归25g,赤芍、白芍各15g,牡丹皮10g,半夏12g,麦冬25g,*参25g,炙甘草6g,三棱、莪术各15g,香附15g,川牛膝15g。上方加减共服20余剂后,月经来潮,较上月推后1天,量中等,腹痛轻微,畏寒怕冷等症亦随之改善,嘱以当归片续服1个月。随访半年已正常。

本例患者因感受寒邪而致病,病情较单一,治疗时用温经汤加味即可,然由于患者来诊时已后错20余天,故先行活血通经法,需要注意的是在活血调经的同时,不要忘记加1~2味温经药物如桂枝、肉桂、炮姜、艾叶等以改善本病“过于阴”的病机。此类患者有共同的辨证依据:

①有淋雨,过食生冷等感寒史;

②有月经错后,色暗有块,痛经情况:

③舌淡,苔白,脉沉。

凡符合以上情况者,即可运用《金匮要略》温经汤加减治疗。引自《门成福妇科经验精选》

医案十一

赵某,25岁。19年9月4日初诊。素体虚弱,婚后2年未孕。月经50天1行,量少色淡。多方求医,但效果不佳。曾做B超观察卵泡发育情况,每月均为14mX15mm左右,即停止发育,伴腰酸怕冷,二便尚正常。现月经刚过2天,头晕乏力,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辨证:脾肾两虚,月经失调。

治则:培补脾肾,温阳调经。

方药;自拟方。

处方:熟地黄25g,当归25g,白芍15g,川芎15g,丹参25g,益母草25g,菟丝子25g,淫羊藿25g,三棱、莪术各15g,枳壳15g,川牛膝15g,炒杜仲15g,红花15g,陈皮15g。

上方共服2周,体质较前明显增强,纳食亦可,腰酸大有改善。B超显示:右侧卵巢内卵泡发育呈17mmX18mm大小。述近2天白带偏多,余无不适,依上方加桂枝15g,改三棱、莪术量为各25g,续服之。

10月6日来诊,告知月经于昨夜来潮,量中等,无腹痛等明显不适,易方如下:当归25g,川芎1l5g,桃仁15g,炙甘草6g,炮姜6g,益母草25g,三棱、莪术各15g,香附1l5g,菟丝子25g,炒杜仲15g。

10月10日诊,月经已于昨日干净,量较之前增多,无血块,色鲜,嘱其连续治疗,以9月4日方加枸杞子15g,续服。

10月19日来诊诉,近两天白带增多,B超示:卵泡已发育至18mmX21mm。嘱其这两天为排卵期,受孕几率大,继续服药。

11月10日来诊时,病人半喜半忧,现月经又后错1周,若怀孕则喜,若不是怀孕则又恢复原来情况。询知近2天恶心,喜食酸,脉滑。告知为怀孕。病人半信半疑,遂用早孕试纸检查,结果阳性。

本例患者月经后错,伴腰酸怕冷,头晕乏力,不孕,舌淡,脉细证属虚寒。虚表现在精血亏虚,寒表现为阳气不足,故治疗时宜四物汤合菟丝子、炒杜仲、淫羊藿养血补肾,丹参、益母草、三棱、莪术、红花调经行血,诸药合用而收效。此类患者多伴有排卵功能障碍而影响受孕,按以上治疗方法,临床多能获得痊愈。引自《门成福妇科经验精选》

|注:本文中所提中药处方,请勿擅自服用,需要在中医师辩证基础上指导使用

|文章摘自《妇科临证医案》,人民軍醫出版社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转载不当,随时联系删除

我知道你在看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日读一方妇科临证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