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豆豉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淡豆豉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淡豆豉的禁忌人群有哪些
淡豆豉的功效与作用:淡豆豉又名豆豉,淡豆豉的功效是解表,除烦,宣发郁热,淡豆豉的作用是治感冒,寒热头痛,烦躁胸闷,虚烦不眠,淡豆豉用药禁忌是胃虚易呕者慎服淡豆豉,用淡豆豉不宜复用汗吐之药。
基本概述药名:淡豆豉
别名:豆豉、杜豆豉、香豉、豉、淡豉、大豆豉
性味:苦、辛,凉。
归经:归肺、胃经。
功效: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主治:用于感冒、寒热头痛,烦躁胸闷,虚烦不眠。
用法用量:煎服,6~12g。
来源:豆科大豆属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经过一定的炮制方法加工而成。淡豆豉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黑色者)经发酵加工而成的制品。
炮制方法取桑叶、青蒿,置锅内加水煎汤,过滤,取药汤与洗净的黑豆拌匀,汤吸尽后置笼内蒸透,取出,略晾,再置容器内上盖煎过的桑叶、青蒿渣,闷至发酵生黄衣为度,取出,晒干即得。(每黑豆斤,用桑叶4斤,青蒿7斤)
功效作用1、《药性论》记载:淡豆豉治阴茎上疮痛烂:豉一分,蚯蚓湿泥二分,水研和涂上,干易,禁热食韭菜、蒜。
2、姚和众记载:淡豆豉治小儿丹毒破作疮,黄水出:焦炒豉,令烟绝为末,油调敷之。
3、《日华子本草》记载:淡豆豉治中毒药,疟疾,骨蒸;并治犬咬。
4、《补缺肘后方》记载:淡豆豉治温毒发斑,大疫难救:黑膏生地黄半斤(切碎),好豉一升,猪脂二斤。合煎五六沸,令至三分减一,绞去滓,末雄黄、麝香如大豆者纳中,搅和,尽服之;毒从皮中出。
5、《珍珠囊》记载:淡豆豉去心中懊憹,伤寒头痛,烦躁。
6、《纲目》记载:淡豆豉下气,调中。治伤寒温毒发癍,呕逆。
7、《别录》记载:淡豆豉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烦满闷,虚劳喘吸,两脚疼冷。
8、《本经逢原》记载:淡豆豉以水浸绞汁,治误食鸟兽肝中毒。
9、《本事方》紫金丹记载:淡豆豉治多年肺气喘急,呴嗽,晨夕不得眠:信砒一钱半(研飞如粉),豆豉(好者)一两半(水略润少时,以纸浥干,研成膏)。上用膏子和砒同杵极匀,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五丸,小儿量大小与之,并用极冷腊茶情临卧吞下,以知为度。
10、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记载:淡豆豉治断奶乳胀:豆豉半斤,水煎,服一小碗,余下洗乳房。
食用方法用法用量:煎服,6~12g。
1淡豆豉鸡肉煲
材料:淡豆豉25克,鸡脯肉克,味精3克,精盐2克,白糖2克,黄酒5毫升,蒜蓉3克,酱油5毫升,鸡蛋1个,胡椒粉1克,植物油克,洋葱丝10克,鸡油10克,淀粉10克,鸡汤毫升。
做法:
1、将鸡脯肉去筋后切成4厘米长的条,放在碗中,加精盐拌匀后,加入鸡蛋清拌匀,再加干淀粉,拌至鸡肉条粘上粉浆备用。
2、烧热锅,放油烧至七成热,投入鸡肉条,滑散至断红,倒入漏勺。
3、原锅放回火上,留适量油,放入淡豆豉,煸炒几下后,下蒜蓉、精盐、白糖、黄酒、酱油、胡椒粉、滑油鸡条,加鸡汤烧沸,淋湿淀粉做成流芡,起锅倒入放在火上已加入鸡油、洋葱丝的热煲里,加盖,再煲半小时左右,离火,垫衬盘上桌。
2淡豆豉葱豆腐汤
材料:豆腐2~4块,淡豆豉15克,葱白15克。
做法:先将豆腐略煎,然后加入洗净的淡豆豉,加水约两碗,煎煮至大约一碗时再加入已切成段的葱白,稍作煎煮即可。
功效:发汗解表,清热透疹,除烦宽中。
3豆豉薤白饮
材料:豆豉30克,薤白30克。
做法:上二物同放锅中,加水适量,煎取液汁~毫升。
功效:治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4栀子豆豉汤
处方:肥栀子(四个)、香豉(半两)
用法:上作一服,水二钟,先将栀子煎至八分,入豉同煎至七分。不拘时服。
功效:治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及发颠倒,心中懊憹,此药主之。
来源:仲景《伤寒论》
5淡豆豉炖鸭肉
材料:鸭肉0克、大葱15克、姜10克、甜面酱25克、黄酒15克、淡豆豉25克。
做法:
1、将鸭肉去白筋洗净,放入锅内;
2、加姜、葱、豆豉、酱油、甜面酱、黄酒,适量清水;
3、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炖熬至熟,捞出猪心;
4、待鸭肉冷后切成薄片,即可食用。
功效:具有补心宁神之功效,适于冠心病、心血亏虚、心悸及忧烦等症患者食用。
用药禁忌1、胃虚易呕者慎服淡豆豉,用淡豆豉不宜复用汗吐之药。
2、《本草经疏》记载:凡伤寒传人阴经与夫直中三阴者,皆不宜用淡豆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