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牛藤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有画要说二十四高旭诗情画意古典诗词
TUhjnbcbe - 2021/6/5 20:20:00
治疗皮肤白癜风专家 http://m.39.net/pf/a_4890059.html

有画要说(二十四)高旭"诗情画意——古典诗词中诗画联姻的艺术鉴赏“

时间:3月20日(星期六)晚7点30分

地点:沧溟画馆抖音直播

诗人、作家:高旭

诗情画意

——古典诗词诗与画联姻艺术欣赏

一、情与景

情与景是抒情诗的主要内涵,情景交融,是许多优秀抒情诗的重要艺术手段。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绝不可少的艺术架构,他与诗的诞生相伴而来。明代谢榛在情与景的关系问题上,上承前人,下启后人,作出了有益的贡献。他提出感情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应恰到好处,所谓“情景适会,与造物同其妙”。

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

杜甫

彩云阴复白,锦树晓来青。

身世双蓬鬓,乾坤一草亭。

哀歌时自惜,醉舞为谁醒。

细雨荷锄立,江猿吟翠屏。

“细雨荷锄立,江猿吟翠屏”,“宛然如画”,就达到了这种境界。

谢榛云:

作诗本乎情景,孤不自成,两不相背。凡登高致思,则神交古人。穷乎遐迩,系乎忧乐,此相因偶然,著形于绝迹,振响于无声也。夫情景有异同,模写有难易,诗有二要,莫切于斯者。观则同于外,感则异于内,当自用其力,使内外如一,出入此心而无间也。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

其一、情景是诗的本,即是他说的“诗乃模写情景之具”;“情景相触而成诗”。强调诗中必须有情景两个方面,“孤不自成”。“登高致思,则神交古人”——情思与自然相契合,发为吟咏,但这是较径直的。

其二、“情景交融”的前题是感兴。所谓“不拘形胜,面西言东,但假山川以发豪兴尔”。他作客晋阳,曾赋《对西山诗》:“好山俱在目,楼上坐移时。碧树亦佳侣,白云非远期。心闲聊对景,兴转别成诗。操笔有常变,兵家韩信知。”诗写得空灵超脱,“著形于绝迹,振响于无声”,化自然之景为我之情,不言情而情自在其中矣。

其三,他辩证地指出“点景写情”互为难易。他又说:“若江湖游宦、羁旅,会晤舟中,其飞扬轗轲,老少悲欢,感时话旧,靡不慨然言情,近于议论,把握住则不失唐体,否则流于宋调,此写情难于景也,中唐人渐有之。冬夜园亭具樽俎,延社中词流,时庭雪皓目,梅月向人,清景可爱,模写似易,如各赋一联,拟摩诘有声之画,其不雷同而超绝者,谅不多见,此点景难于情也,惟盛唐人得之。”对于王国维的境界说有较直接影响:“文学中有二原质焉:曰景,曰情”,正是“孤不自成,两不相背”的同义语。

其四,情景关系,既不可分,又有宾主。“观则同于外,感则异于内”。“观”者,景也。结伴登高,所见皆同;“感”者,情也。发为思致,则人言言殊;而诗人则要力使情景浑然交融,“内外如一,出入此心而无间”。后来清人李渔于此又作发挥:“作词之料,不过情景二字,非对眼前写景,即据心上说情。说得情出,写得景明,即是好词。”又云:“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

其五、他辩证地提出了诗歌构成的艺术特点。在情景相融的过程中,情如同诗的胚胎,诗的灵魂,强调它是诗的主导方面。“班姬托扇以写怨,应瑒托雁以言怀,皆非徒作。沈约的《应王中承思远咏月):“月华临静夜,夜静灭氛埃。方晖竟户人,圆影隙中来。高楼切思妇,西园游上才。网轩映珠缀,应门照绿台。洞房殊末晓,清光信悠哉。”‘方晖竟户人,圆影隙中来。’刻意形容,殊无远韵”。十句诗几乎句句写月,只“高楼”二句言情,而且“情”、“景”不融,仿佛油浮水上,自然难有“远韵”。总之,谢榛关于情景的论述,较前人完备而趋于系统化了。

二、“诗情画意”

古典诗歌中有“诗情画意”的说法。直到今天仍然袭用不衰,由此可见它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既然把诗的情意与画的意境联系在一起,就见得两者关系密切,同时也看出诗是以情为主,画是以意为主的。不论诗情画意,都凭声光色态的语言加以表现。

渭川田家(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杂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歌式微。

这不是一幅农村晚照图吗?到过农村的人都会看过诗中所描绘的情景,画意是突出的。诗情呢?却在“即此羡闲逸,怅然歌式微”两句,这两句具有描写农村闲适的作用,也表示诗人厌恶官场奔竞的生话,这样就把诗情托出来了。但是诗人的情意是含蓄的,他在前面描述了农村晚照,把夕阳将下时的景色逐一列出,最后才把羡慕闲适之情寓于所见之景,很有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的“意在言先,亦在言后,从容涵泳,自然生其气象”的意趣,与陶渊明的“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同一隽永。

七绝·题白云寺

一寺居山数百年,

孤峰牧月抱云眠。

老僧常在天边走,

不落红尘原是仙。

三、诗画联姻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抒写初春或早春的名篇佳句不胜枚举,诗人们大都是从花草梅柳等方面着笔。如: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杜审言)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张栻)

春怨(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晓,梨花满地不开门。

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这首绝句,可以说是“想”得也妙,“写”得也妙。想得妙,主要是在于它的构思新颖脱俗,能冲破陈旧的咏春模式的藩篱,开创出别有天地的具有新鲜感的艺术世界。因为诗歌的本质是创造的,一篇创造性的佳构,远胜过三千篇雷同的平庸之作,如同一颗晶莹耀眼的珍珠,远胜过沙滩上那成千上万的贝壳,《月夜》不愿重复前人,而是从“虫声新透”这一他人未曾着眼的意象角度落笔,显示了诗人独立创造诗的智慧,给读者带来的是耳目一新的美的享受。至于写得妙,则主要在于它的诗中有画而画中有诗。

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首题画诗中的“春江水暖鸭先知”,是咏春到人间的名句,名头大过刘方平之作,这大约是苏轼的知名度远远高于刘方平之故吧。其实,刘诗不仅与苏诗异曲同工,而且创作时间早于后者,苏轼说不定还受到过刘方平的启发。两相比较,我更喜欢刘方平此诗。我在城外有一间远离尘嚣的斗室,近在咫尺的青山慷慨地绿在我的窗前,黎明时听鸟鸣嚶嚶,入夜后闻虫声唧唧,特别是早春的月夜,刘方平的《月夜》便远越千年而来,重到也重照我的心头。

四、诗画之间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士禛的《真州绝句》

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

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王士禛在《渔洋诗话)中也极自我欣赏,说“江淮间多写为图画”。就诗看,就是不写成图画,《真州绝句》所呈现的境界已是一幅绝妙的风物画。诗人把我们引进了真州之地,在江干两岸,多有渔船,柳陌成荫,菱塘水满,当夕阳西下,晚风初定之时,网钓的人双桨归来,在红叶映江的情境中高声叫卖鲈鱼,引得人家争购。像这样的诗情,不是有了充分的无形的画意么?

天净沙(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寥寥数十字,把一种驿旅独行、客情如梦、西风萧瑟、秋景荒寒的情境烘托出来了,它是一幅画,也是绝妙词,诗与画之间,已融为一体了。它虽然没有笔墨的线条,可是文字的表现艺术不是具有几乎可以触摸得到的形象吗?可以说,这就是无形的画。

画是有形诗”“画中有诗”

谢灵运的诗: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

杜甫的诗: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王维的诗: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韦应物的诗: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清平乐(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词,是辛弃疾农村词的代表作之一-,宛如一帧优美的田园风情画。作者先绘了一全景:茁壮的禾苗,青青的草地,哗哗的小溪,低低的茅屋。然后用特写镜头展示了四幅动感画面:白发夫妻对饮屋前,相亲相爱,悠然自得;大儿子在小溪东边豆地里锄草;二儿子在小溪边编织鸡笼;最惹人喜爱的是调皮的躺在溪头剥吃莲蓬的小儿。一家五口和和睦睦,各干其事,悠然自得,尽享天伦之乐。“锄”、“织”、“剥”虽是动作,突出的却是悠闲的情景。

《清平乐·村居》宛如一幅明丽的水彩画,让我们看到多棱形钻石的是一面光辉。

浣溪沙(苏轼)

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谩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苏词重在声音的描写。簌簌飘落的枣花声,咕咕抽丝的缫车声,悠扬的叫卖声,轻轻地叩门声,谱成了一支乡村欢乐曲。在祥和的乐曲声中,行人三三两两,穿行寒林;村南村北到处是忙着抽丝的人;小贩在古柳下悠闲地卖瓜,“我”轻叩柴门,找水解渴。四幅画面,四种声音,和谐生动,相得益彰,充满了生活情趣。人们虽然忙碌,但忙而不乱,内心祥溢着丰收的喜悦。{缫(sāo)车:抽丝的一种工具}

七律·暴马川秋色

秋景红枫总约人,为寻野趣静栖身。

山风跋扈欺黄叶,林海葳蕤织绿茵。

瀑带银晖归涧壑,鱼驮金色抖精神。

溪流跌宕翻成雪,暴马川中画绝伦。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这首诗有两个特点,一是画意诗情,水乳交融,二者很难分解;二是以动写静,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着重写出物象的流动美——“化美为媚”,更会产生动人的艺术魅力。

诗是一门范围较广泛的艺术,有一些美是由诗随呼随来的而却不是画所能达到的;诗往往有很好的的理由把非图画性的美看得比图画性的美更重要。(《拉奥孔》)

高旭,字悟明,号悟明斋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协会理事,辽宁省楹联家协会副主席,辽阳市诗词楹联协会主席。辽阳市文化名人。主编《重阳诗词评论集》。著有《悟明斋诗文集》等。

欣赏:

七绝·题牡丹画十首(平水韵)

高旭

其一

暖日熏风拂面来,沉香亭畔几徘徊。

姚黄魏紫杨妃媚,羞杀群芳不敢开。

其二

为画牡丹阅古今,调朱调粉点春心。

群芳此际多含妒,不敢翩然返旧林。

其三

琼花醉艳领春芳,炫紫摇黄著粉妆。

韵动庭栏真国色,美人一见步彷徨。

其四

国色天香不藉风,骚人移入画图中。

谪仙去后谁能写,留得幽芳梦未同。

其五

画罢琅玕画牡丹,花娇竹翠两相欢。

殷勤伴我求高节,富贵如云心亦宽。

其六

天生国色著鹅黄,独占芳林第一香。

百宝栏边花闭月,仙姿迷倒李三郎。

其七

梅兰竹菊四名家,难比牡丹第一花。

妆镜台前倾国色,美人醉艳胜奇葩。

其八

暖日花开装点春,红娇紫腻总翻新。

园中此际无双艳,折取一枝好赠人。

其九

花圃霞飞照眼明,牡丹妖艳总含情。

风流最是逍遥蝶,采遍芳菲不出城。

其十

挑粉留霞写牡丹,邀来竹石两承欢。

洛阳花事翩翩蝶,都作寻常壁上观。

长按上图,识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有画要说二十四高旭诗情画意古典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