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牛膝鉴别要点?
精品中药|川牛膝
本品为苋科植物川牛膝CyathulaofficinalisKuan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烘或晒至半干,堆放回润,再烘干或晒干。甘、微苦,平。归肝、肾经。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用于经闭癥瘕,胞衣不下,跌扑损伤,风湿痹痛,足痿筋挛,尿血血淋。原植物:
药材/饮片:
规格等级:
根据市场流通情况,对药材是否进行等级划分,将川牛膝分为“选货”和“统货”两个规格。根据上中部直径,将川牛膝选货规格分为三个等级。注1:当前药材市场上有部分也将麻牛膝归入川牛膝,但麻牛膝Cyathualcapitata(Wall)Moq.与川牛膝基原不同,为地方习惯用药品种,不符合药典规定。注2:此外目前市场上以及产地的川牛膝统货大部分没有将川牛膝的须根去掉,不符合药典规定。药材要求:无芦头;
无须根;
无虫蛀;
无霉变;
杂质少于3%
不同规格等级药材:A、一等;B、二等;C、三等;D、统货;
A、三等;B、二等;C、一等
A、麻牛膝;B、川牛膝。
概况:
明清以来,不少典籍对川牛膝药材性状、品质及功效等有了更完善的记载。清·汪昂《本草备要》:“出西川及怀庆府,长大肥润者良。”清·黄宫绣《本草求真》:“出于川者性味形质虽与续断相似,服之可无精滑之弊。杜牛膝较之川牛膝,微觉有别。牛膝出西川及怀庆府,长大肥润者良。”清·杨时泰《本草述钩元》:“川牛膝粗而黄者能生精。”近代许多著作对川牛膝的品质有更明确的描述。《陕西植物志》中记载:“本品以干燥、粗壮、分歧少、外皮淡棕色、无沙土者为佳。《中国药典》一部、《中国药材学》中指出:“本品以跟粗、质韧、不易折断、断面暗棕色为佳。”《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版记载:“本品以根条粗壮、分枝少、无芦头、质柔韧、显微少者为佳。”《味常用中药材的经验鉴别》中记载:“以条粗壮、质柔韧、分枝少、断面色浅黄者为佳。”综上所述,川西产区川牛膝为道地药材,川牛膝的历代品质评价主要以根条的粗细结合质地、颜色、分支等进行评价。为制定川牛膝商品规格等级标准提供了依据。●药考资料免费领→:考试资料布道者牛膝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记载“味苦平,生川谷”,未明确具体位置。魏晋陶弘景的《名医别录》中记载“生河内及临朐”。唐·孙思邀的《千金翼方》、宋·苏颂的《本草图经》“生于河内川谷及临朐,今江淮、闽、粤、关中亦有之,然不及怀州者为真”。唐宋以及更早期的本草、方书并没有对牛膝的产地加以明确区分,但根据其对牛膝产地、原植物的描述,认为这些本草记载的牛膝多指怀牛膝,而非川牛膝。明清时期,《本草纲目》中记载:“惟北土及川中人家栽莳者为良”。《本草备要》中记载:“牛膝苦酸而平,出西川及怀庆府,长大肥润者良”。《药品化义》:“取川产而肥润根长者佳,去芦根用”。《本草备要》中记载:“牛膝苦酸而平,出西川及怀庆府,长大肥润者良”。《本草求真》、《本草便读》中记载:“出于川者性味形质虽与续断相似”“川产者形同续断,补益功多”。以上文献等均出现了对牛膝加以怀、川区分的文献描述,并且认为牛膝产地不同,其性状、功效不同,怀牛膝产于怀庆府(今河南省沁阳、焦作、武陟、修武、博爱等市县),以行瘀达下为主,而川牛膝产于西川(今四川中西部,成都平原一带),根条粗壮、质柔韧且分枝少,以补益肝肾见长。近代许多著作对川牛膝产地变迁描述更为详细、准确。如《中药植物原色图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材及原植物彩色图鉴》及《药材资料汇编》等均指出川牛膝产地主要分布于四川雅安、乐山、西昌,贵州,云南等省市。参考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材及原植物彩色图鉴》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一部
3、《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汇编》
码小妹勤求古训,博采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