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牛藤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这十年河南卫生健康答卷焦作篇聚焦健
TUhjnbcbe - 2023/3/29 10:15:00

“十三五”以来,焦作市建设卫生健康项目63个,总投资近70亿元;现有省级重点培育学科4个,市级重点学科52个,市级重点培育学科55个;心血管、肿瘤和骨伤3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获批建设。

全市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由年的2.91‰、3.83‰和4.82/10万,分别降至年的1.48‰、2.75‰和0。

全市连续22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年麻疹发病率为0;年实现全面消除疟疾目标;十年来,市级层面始终处于消除碘缺乏病状态。

全市建成医养中心42家,设置医养床位张;推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与家养老机构、家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家农村幸福院全面开展医养结合签约服务。

聚焦健康大美之作

这里雄秀双绝、山川秀丽,是巍巍太行和滔滔黄河的交汇地;这里历史厚重、人文灿烂,是孕育怀川大地文化的摇篮;这里是中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太极拳的发源地;这里的四大中药——怀山药、怀菊花、怀地黄、怀牛膝享誉全国······

这里是河南省焦作市。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焦作市卫生健康委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公共卫生安全为底线,全力推进健康焦作建设,成为全国、全省深化综合医改试点城市,医院创建先进市,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地方病防治先进集体······

综合医改纵深推进

焦作市是全国、全省深化综合医改试点城市,荣获“新医改10周年——河南医改十大创新举措奖”,“探索大病补充保险的焦作样本”入选全国“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近年来,焦作市在全省率先推开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和“两票制”改革,建立市域内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实施电子健康卡试点项目,创新探索出“两延伸、三提升、一集中、三聚焦”的医改路径,有力破解了“小病大医、因病致贫、药价虚高、动力不足、联而不动”五大医改难题。

分级诊疗更加扎实。焦作市组建城市医联体,医院为龙头,全域建设并开通远程诊疗系统,联通11个县(市、区)、98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域组建8个紧密型医共体,全部挂牌并实现实质性运行,六大远程服务中心全部开通。焦作市“”医共体工作模式得到国家和河南省充分肯定。

医疗服务更加优质。焦作市在全省率先成立市、县卫生健康党工委,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全面加强市级“医院”、县级“医院”建设,推行十大医疗卫生优质服务行动。

医疗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6%以上;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实现市级统筹,门诊统筹制度稳步推开,国家DIP(按病种点数付费)试点工作扎实推进。

医药改革持续深化。焦作市全面取消医用耗材加成,持续推行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升级改组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综合监测联盟,探索推进总药师制度。

医院高质量发展。焦作市全面落实医院经营自主权,探索实施员额制管理,积极推行薪酬制度改革。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将卫生健康工作转化为项目来推进实施是卫生健康系统推进工作落实的有力抓手。”焦作市政协副主席、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杨吉喜说。近年来,焦作市卫生健康委坚持“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建设清单化、清单落实明细化”工作思路,精准靶向发力,仅“十三五”以来,全市实施卫生健康建设项目63个,总投资近70亿元,公共卫生体系有了长足发展。

焦作市现有省级重点培育学科4个,市级重点学科52个,市级重点培育学科55个;心血管、肿瘤和骨伤3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获批建设;6医院医院评审,医院医院;3医院完成三级胸痛中心建设和创伤中心建设,4医院完成二级卒中中心建设,5医院通过呼吸与危重症规范化建设单位评审。

完善医疗纠纷调处机制。焦作市不断完善“调、保、赔、认、防”五位一体的医疗纠纷第三方调处机制。自年医调委成立以来,全市共有家医疗机构参保,调处满意度达98.2%。年,焦作市因在化解医患矛盾方面的突出贡献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九部委评为“医院”创建先进市。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焦作市中医药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医院通过新医院评审,5医院医院评审,全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实现全覆盖,其中31家中医馆被评为“河南省示范中医馆”。

持续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建设。焦作市成功创建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1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6个,省级中医特色专科3个,省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2个;建设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1个。

公共卫生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公共卫生服务关乎群众的健康。十年来,焦作市疾控体系不断完善,各级疾控机构的基础设施、装备、编制及人才队伍建设等得到大幅提升。”焦作市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主任冯小亮介绍。

焦作市疾控中心拥有国家级监测网络实验室,投资概算.01万元的综合能力提升项目楼已正式施工,核酸检测能力提升至每日检测单检1万管;各县(市)疾控中心及解放区、山阳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疾控中心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并通过省卫生健康委验收。

焦作市免疫规划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轨道,连续22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麻疹发病率大幅下降(年麻疹发病率为0),白喉、百日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多年无病例报告,甲型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等发病率大幅下降。

预防接种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焦作市省级预防接种示范门诊创建率达86.99%,数字门诊建设率达55.28%;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网页版系统覆盖率达%,全市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实现了资源共享。

重大传染病防控效果显著。焦作市推行“发现即治疗”,艾滋病患者转入抗病毒治疗全覆盖,存活患者抗病毒治疗比例达95.8%;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成功治疗率保持在90%以上。

焦作市地方病防治工作连续多年稳居全省第一,年获得全国“十二五”地方病防治先进集体;年实现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目标,将地方病防治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范围;年完成8个县(市、区)地方病防治规范化建设。十年来,市级层面始终处于消除碘缺乏病状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有效控制,年年底全市个病区村达到控制标准。

持续巩固消除疟疾工作成果。焦作市年实现全面消除疟疾目标并以全省最高分通过省卫生健康委考评验收;消除疟疾工作机制持续健全,三级监测网络逐渐形成。

焦作市成功创建2个国家级、4个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依托省信息系统,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共享与交换,强化综合管理,该项工作综合评分在全省位居前列。

重点人群保障力度日益加大

近年来,焦作市始终坚守母婴安全底线,全力保障妇女儿童生命健康。全市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由年的2.91‰、3.83‰和4.82/10万,分别降至年的1.48‰、2.75‰和0;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连续保持在%。

焦作市以医养中心建设为突破口,投资2亿余元,建成医养中心42家,设置医养床位张,构建“从城到乡到村”的三级医养健康网;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医养机构“四位一体”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实现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无缝对接、有效结合、全面覆盖”;推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与家养老机构、家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家农村幸福院全面开展医养结合签约服务,构建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健康帮扶成绩斐然

健康帮扶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焦作市卫生健康委作为全市健康扶贫工作的牵头单位,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扛在肩上,坚持以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少生病”为目标,探索推行的“两定制兜底线”健康扶贫新模式,受到国务院表彰,委机关扶贫办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两化七免一促进”得到省市充分认可,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年度工作改革创新奖一等奖”;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参保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村卫生室和合格乡村医生覆盖率“三个%”,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县域内就诊率“两个90%”全面实现;大病专项救治病种达30种,大病困难群众全部得到救治;高标准建设医养中心42家,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失智失能者、重度残疾患者实行集中医养,符合政策兜底人员入住率达91.2%,全市2.69万因病致贫困难群众全部脱贫。

信息化建设助力健康生活

信息化建设是方便群众就医、助推优质资源下沉的有力抓手。十年来,焦作市以电子健康卡为索引,依托全民信息健康平台建设了“焦作健康通”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十年河南卫生健康答卷焦作篇聚焦健